离职出路: 4 个月后我还是做回了老本行
00 min
2024-6-12
2024-6-18
type
status
date
Jun 12, 2024 07:53 AM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2023 年 09 月 26 日。 文章来源:《离职4个月后,我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我曾是一名拥有 10 年左右经验的市场用户研究人员。2023 年 4 月,我正式从一家大厂离职,开启了自由职业生涯,一直到 7 月底,期间经历了 4 个多月的摸索实践,最终找到一条新出路。
notion image
下面是我探索和实践的心路历程,接近万字,希望对你有启发。

1、观察职场外的人是怎么搞钱的

离开职场后,我并没有急着去赚钱,而是先花了些时间去看项目,特别是那些职场外的项目。
经朋友推荐,我加入了一个专门搞钱的社群,据说是国内教人赚钱成果最多的社群,已经有1 万多人加入,也因此这个社群的入会费比一般社群要高出不少,但我没有犹豫——因为推荐我的朋友,正是通过这个社群拿到了结果,并且赚到了钱。
关于这个朋友我想多说几句:这个朋友是我在第一家公司做市场用户研究就认识的同事,期间他受我的影响疯狂爱上了摄影,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辞职搞起了摄影工作室,但开了几年摄影工作室并没有赚到什么钱,只得另寻出路。
2020 年,他在这个社群里看到有人分享知乎推文带货赚佣金的项目:简单来说就是在知乎发一篇文章,文章里挂上相关商品的链接,读者点击商品链接购买就会获得佣金。 (甚至不用购买,如果是京东平台,点击了该链接,未来一定时间内在该平台购买的自营商品都会有佣金赚) 他觉得这个项目没啥门槛也没啥投入,一台电脑就可以开整,于是就去试了,结果 2021 年一年就赚到了一百多万。
当然,他这是赶上了知乎推文带货的红利期,现在肯定不建议大家去碰了。因为各个细分行业的产品推荐文章早已饱和,没什么机会了。
这段经历也侧面反映出“信息差”的价值。
进入社群后(没错,就是生财有术),我潜水了大半个月,把过往的精华帖子都看了遍,确实有收获,里面厉害的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提供信息差优势,基本涵盖了可能是整个互联网最新、最快的赚钱机会。
除了上面那个发掘知乎的商机外,今年最火的项目最早在 2022 年 12 月份就出现了。里面有个 “风向标” 的栏目,专门就是分享最新的、代表趋势的赚钱项目,而且涉及各行行业,让我这种只知道上班赚钱的人大开眼界。
第二,提供实操干货,不仅告诉你什么赚钱,还告诉你方法论去赚到钱。
但可惜,可能因为项目太多,信息太繁杂,这个社群又搞了个 “合集” 功能,把同一个项目的帖子精华汇总。(所以这里又有点“幸存者偏差”的味道,因为赚不到钱的人不会出现在合集里。)
比如今年做小红书有红利,如果你想做小红书,你可以在里面找到 “小红书” 的帖子合集,基本上就可以帮助你在 “怎么做小红书” 这件事情上获取到 60%-70% 的认知,并且避坑。
除了这个社群,我还额外加入了一个付费会员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入会费倒是挺便宜,是某个大厂离职的青年做的一个专门针对职场人转型的社群,核心是聚焦职业转型和搞钱。
吸引我加入这个俱乐部的动机是“职场人”的设定。据群主介绍,会员里有 70% 和我一样来自大厂,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完成职业转型并拿到了一定结果。
但坦白来说,这个俱乐部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信息增量,只不过帮我减轻了离开职场后的那种焦虑和压力,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

2、寻找适合我的项目

我在搞钱社群和俱乐部看了一圈,大概了解了那些职场外的人是怎么搞钱的,但是项目那么多,哪个才适合自己呢?
于是我建立了选项目的标准:
  1. 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资金、人力)的不看, 因为我不是什么富二代,家里没矿,过去十来年打工积攒的钱并不多,承担不了任何风险。
  1. 赚快钱的不看,我这次离开职场就是为了寻找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赚快钱就意味着不具备可持续性,需要不停地换赛道换方向换项目,无法形成积累效应, 无法有效构建自己的人生护城河。
  1. 收益上限低的不看,收益上限太低的事情我没什么兴趣, 做那些事我还不如继续在职场苟着。
  1. 过于依附于某个公司 / 平台的不看, 因为那样无法从根本上掌控自己的命运,犹如水中浮萍,只能随波逐流。
用这套标准,我把能看到的搞钱项目做了几个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
第一是流量型的项目,通常与当下的风口、某个平台的红利有关。比如当下红利期的微信公众号流量主项目,靠写作公众号爆款文章插入广告、返佣商品收益变现。
第二类是流量 + 产品的项目,这里面又可以细分为大流量低价标品项目和小流量高客单价产品服务项目,前者例如抖音知识付费项目,李一舟在抖音上卖人工智能 AI 课月入千万;后者如高客单 IP 项目,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以高收费的形式去服务一个特定的小众群体。
流量型项目非常依赖流量尤其是公域流量,但是公域流量这个东西非常不可控、也不稳定,毕竟公域流量都是平台给的,一旦因为某些因素导致流量下降甚至账号封停,那么之前所有的努力有可能瞬间归零。
典型的例子太多,比如很多百万千万粉丝的搞笑剧情号陆续停更。
大流量 + 低价标品项目,同样非常依赖流量尤其是公域流量,在获取到大流量之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收益将会很低,而且需要持续稳定的大流量。
想象一下,一个 99 元的知识付费课程或者 299 元的陪跑训练营,你需要卖上一千份才能有 10 万 - 30 万的收入,按照 10% 的转化率你需要有 10000 + 的精准目标粉丝,而且你需要不断去滚动这个过程,不然可能就是卖了第一波课程或者陪跑训练营就卖不动而结束了。
小流量 + 高客单价产品 / 服务项目,不太依赖流量,私域几千粉就能有年超百万的收益,但比较考验个人 IP 的信服力以及产品服务的交付能力。
于我而言,小流量 + 高客单价产品 / 服务项目才是真正具备可持续性经营且不太依附于某个公司 / 平台的,是我当下的最优选择。
当然,如果你需要快速拿到结果给自己一点信心,流量型项目、大流量 + 低价标品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你大可以尝试几个 “快” 项目做出一个或者几个基本盘,然后有了一定经验和积累后再去尝试做长期复利的项目。

3、选择小流量 + 高客单价项目

要选择一个小流量 + 高价定制项目,核心要回答这三个问题:
  1. 我服务的目标用户是谁?
  1. 我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1. 我如何打造个人 IP 来链接我的用户和产品服务?
我想到了 “素人改造” 这个定位,但关于 “脱单导师” 的定位我仍然犹豫不决,因为我知道情感赛道是比较容易赚到钱的(更贴近用户痛点和需求),于是让 AI 帮我从变现角度对两个定位做进一步的分析:
在 AI 看来,“脱单导师”的定位更容易短期变现,但 “素人改造” 的定位变现天花板更高,这个分析我也是认可的,我已经初步锁定 “素人改造” 这个定位。
我已经基本明确了短期内聚焦 “素人改造”,重点吸引那些一二线城市需要脱单的白领人士(因为高客单价需要高价值用户),长期的话朝着“生活美学改造家” 的目标努力,拓宽受众群体和产品服务,提升变现天花板。
但做完 AI 的分析我还不放心,毕竟选择大于努力,方向错了那什么都白搭,我又付费向一些做 IP 定位咨询的老师请教,同时也做了一些天赋测评,告诉我的答案基本吻合。

4、上手开始做项目

既然明确了方向,那么接下来就是实践了。
为了做好 “素人改造” 的项目,我把要做的工作分成两大块:流量和产品 / 服务。
与很多人先有了流量再考虑变现不同,我首先考虑的是产品服务。
我初期的产品服务设计也非常简单,主要包括两方面:
  1. 299 元的单次咨询,与用户建立初步链接和信任,同时了解用户需求,为高客单价产品转化引流,同时也借此筛选用户(筛选用户很重要,一开始就要剔除掉不好服务的用户)。
  1. 9999 元 / 年(随着服务用户增加,会逐步涨价)的私人定制 VIP 服务,贴身指导和服务,因为个人形象改造 / 脱单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门简单的知识付费课程或者一期陪跑营就能解决的,需要大量的学习 + 实践,不断迭代升级,所以找拿到结果的人 1V1 导师带徒弟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我还特地去找了专门做形象改造的老师学习,好家伙每小时收费 1000 元起,做一次个人风格色彩诊断和形象指导两千多,一下午两个多小时的商场陪同购物两三千,上门衣橱整理一次不用说又是好几千,报一个形象改造学习培训班两三万。
notion image
(美团某家大的美学机构提供的男士形象改服务,单次 90 分钟收费 2280 元)
看来我的定价还是保守了:因为我计划 9999 元 / 年的私人定制 VIP 服务是包括形象改造指导、陪同购物、衣橱整理、摄影、情感教学等诸多服务的,而且是一年的长期服务。
市面上那些专门做形象改造的机构或者个人老师提供的服务,体验下来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只是单次性服务,而且只是告诉了你大致的改造方向,但回到具体生活实践中,又一筹莫展了。
最好的是那种长期指导服务,但那个收费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
此外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形象改造的机构或者个人老师过于依赖已有的理论和经验,提供的指导建议比较模板化套路化,碰到审美差一点的老师更是让人难以满意。商业访谈头部账号 “程前朋友圈” 曾经访谈过一个形象管理师,让对方商场陪同购物,最后给出的服装搭配方案程前自己都接受不了。
那些形象改造的机构或者个人老师提供的服务让我验证了形象改造的需求确实存在,同时我发现了现有服务的体验痛点,这为我的产品服务设计优化提供了思路。
有了产品服务的设计,其次是搞流量。
我计划主要通过短视频等自媒体来获取公域流量,同时在微信公众号、社群等完成私域转化。
我设计的 IP 人设是形象改造 / 脱单博主,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直男通过系统的穿搭、健身、医美、摄影、情感心理学等学习和实践从而实现形象蜕变、脱单的故事。
我的内容策略围绕实用价值和情绪价值两方面展开,因为如果只提供实用价值(也就是干货)可能没什么人看,IP 人设也会妥妥变工具人;如果只提供情绪价值则无法为后面的产品服务转化。
实用价值部分内容包括:
  • 围绕穿搭教学的系列内容
  • 围绕健身饮食教学的系列内容
  • 围绕医美科普 / 避坑的系列内容
  • 围绕摄影教学的系列内容
  • 围绕情感 / 两性关系认知的系列内容
情绪价值部分内容包括:
  • 围绕变装视频的系列内容
  • 围绕励志健身视频的系列内容
  • 围绕旅拍 / 户外拍摄 / 生活美学的系列内容
为了避免没有重点和人设的不清晰,前期我的内容创作会聚焦形象改造 / 变装视频 / 户外拍摄,随后才会向健身、医美、情感 / 两性关系等方向拓展。
同时为了做出差异化,前期我把目标用户群体锁定需要脱单的男性或者说希望帮助男友 / 配偶改造的女性,以前都说男人消费能力不如狗,但是 2023 年随着男性消费市场崛起,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男士开始投资自己提升自己。
作为一个形象改造博主,自己的形象首先要过关。为了更有说服力同时满足出镜需要,我又围绕饮食、健身、穿搭、医美等进行了新一轮提升。
我为此做了相当的努力,暂且不表。

5、付出了但没搞到钱

做完上述所有准备后,我开始正式启动内容创作进入搞流量阶段了,按照规划,我开始拍摄第一条立人设的视频。
这是一条讲述自己之前如何油腻、直男然后经过改变实现形象逆袭脱单的视频,但是就是这么一条看似简单的视频,实际拍摄起来才发现有多难。
为了拍摄一个饮食改变的片段,我需要拍开门拿外卖的素材,需要专门跑到超市拍买菜的素材,需要拍做饭的素材;为了拍摄一个健身运动的片段,大夏天我专门买了一件卫衣(为了不看清头脸,凸显后面改变的效果),然后在不同场景拍摄跳绳、俯卧撑、跑步的素材。
光是凑齐所有视频素材就花了好几天,但光有素材还不行还需要要剪辑,剪辑这块按照时间线和故事脚本剪其实不难,难在配合 BGM 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如何抓住开头的黄金三秒,如何提升完播率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煎熬,我终于制作出了第一期人设视频,女友是我的第一个观众,当我忐忑地把视频分享给她,她果断给了个差评。
我在文字创作方面问题不大,但是实践下来发现视频其实是更高维的创作,需要更多的能力尤其是镜头表现力,而这恰恰是我不擅长的,这让我有点泄气,而且那会儿已经距离我离职过去 4 个月了,我还没有赚到一分钱,可想而知我有多挫败。

6、回归老本行

就在我对第一期的人设视频进行迭代的时候,突然一个朋友找过来,问我接不接调研兼职项目,这个朋友之前我不认识,最早知道我是通过我的公众号,是我公众号的粉丝,在得知我离职后出于对我的专业的认可,希望我可以承接一些调研项目。
对于这个突然找上门来送钱的项目,我有点哭笑不得,因为我当时内心里已经把市场调研这个方向给放弃了,倒不是不喜欢而是觉得天花板低赚不到大钱,抱着离职 4 个月回点血的想法(离职后当时每月花销也不低,包括旅行、房租、生活开销、购买各种付费服务等),我接下了这个项目。
本来是打算临时兼职做一做,没想到需求还挺多,很快第二个第三个项目找上门来,算了算预期收入已经相比职场收入翻了好几倍了,到这时我才开始重新审视市场调研这条线路。
我一早就把这条线给排除了到底是否正确? 毕竟这是放弃了积累十来年的工作经验换方向重新开始。
相比做 “素人改造 / 脱单” 这个有极大不确定性的方向,市场调研这个方向已经开始有了确定的收入,而且收入 / 回报超过职场,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需求的稳定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我打算调转方向先做好市场调研的基本盘,先确保自己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不至于陷入生存焦虑后,再去赌 “素人改造 / 脱单” 这个不确定性的未来。
基于同样的思路,我把要做的事情分为产品 / 服务设计和搞流量,在我的设计中,提供的产品 / 服务包括 TOB 和 TOC 两块:
  • TOB:为企业甲方提供市场调研服务,核心聚焦研究模块,执行可以外包或者合作;提供企业培训 / 内训服务。
  • TOC:为市场用户研究从业者或者感兴趣的用户提供不低于 1w / 年的私人定制 VIP 服务,暂时不卖课也不卖社群。
为了承接更多的需求,组建工作室成为必然。
于是我立马成立了龙睿观通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室,并且开始招募和我一样从业多年离职自由职业的老兵,再然后是搞流量,这是为了有稳定的需求,毕竟不能只依靠某一个客户给的项目,那样风险太高。
由于我的第一个项目实质上是从公众号过来的,来自于私域,所以这让我决定先做好私域再做公域,私域做得好甚至都不用依赖公域,这个公众号,事实上在去年的 12 月就已经停更了,因为那会儿我已经准备离职并且离开市场调研这个行业了,再更新也没什么意义了。
现在回过头来,我打算恢复更新。
打开公众号后台,发现粉丝尽然没跌反而涨了,而且每天都在持续涨,我其实挺感动的,因为我相信这个时代好的内容仍然是稀缺的,我这个号定位是深度阅读,每篇文章创作都是呕心沥血花费很长时间写的,读者认可了我的价值。
我重新梳理了下内容创作思路,之前发的文章过于垂直,吸引的虽然都是垂直粉,但是粉丝量一直没有大突破,因为圈子就那么大,那个知乎一年赚到 100 多 w 的朋友也是反馈内容太枯燥可读性不强,于是我决定拓宽内容选题,加入更多个人成长 / 职场经验等内容。
所以我现在的状态就是,平时有项目就做项目,客户不找我的时候(一般是周末节假日)就抓紧时间搞流量进行自媒体创作。
其实我原本想过段时间等拿到大结果之后再来分享我的职业经历、成长故事,毕竟那样更有说服力,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是我又一想,这种探路本身对大家也有借鉴意义。
于是有了这篇文章,或许市场调研这条路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比如需求不稳定),但是我已经学会了允许和接纳一切现实的发生。
也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上一篇
朱敏:人生是马拉松,胜者不一定跑得最快
下一篇
提取技巧:3 分钟从本地获取高质量 App 图标

Comments
Loading...